新闻中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合肥高新区城市建设推广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

  • 浏览:11220
  • 日期:2014-06-17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等为核心,全面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事业发展,通过建设节能住宅和公共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和住宅产业化等措施节约了大量资源,取得良好效果。

科研项目建筑设施多用新技术

作为合肥首个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示范性住房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中的人才公寓是大规模实施住宅产业化生产的典范。人才公寓建设采用了产业化建设模式,建设速度快,保温、采光、隔音效果都很好,而且实现交付即入住,是典型的“绿色建筑”,获得了入住学生和物业服务机构的广泛赞誉。

该项目打造了安徽省首个正式运营的太阳能微网发电系统。借助阳光,使园区的路灯及景观灯用电实现“自给自足”。该系统投资约550万元,年发电量约42.4万度,并同时接入市政用电,即便是连续阴雨天气,也能保障正常用电需求。

该项目创安徽省公共建筑规模利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和工具的先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这里的暖通、给排水、照明等能耗系统都实现了远程监管和调节,从环境、资源到人员活动全部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收获显著的节能环保效益。

两栋人才公寓以平均约6天一层的速度,仅用86天就完成了主体吊装。“与传统浇注建构方式不同,这种工艺的大部分结构在工厂完成,现场施工就像‘搭积木’。”合肥市重点工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全面建设中。

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应用

合肥高新区在开发项目中大规模应用绿色、可再生的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2011年建成投用的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制热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合肥市已建成应用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地源热泵工程。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供暖和制冷运行费用节约50%以上,每年节电约30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约70%以上。正在建设中的创新产业园二期和明珠产业园项目,分别规划设计了0.4兆瓦和5兆瓦屋面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共5.4兆瓦,年均发电量约531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100吨,减少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3200吨、二氧化硫约1600吨、烟尘约1440吨。

建筑节能材料助力安居项目

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在保障安居项目上的应用。复兴家园是合肥高新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民生示范工程,作为合肥高新区首例高层安置小区项目,地处习友路与创新大道交口东南角,位于合肥高新区“一山两湖”核心规划中心区域,总用地面积约230亩,总投资约17亿元,安置居民约4800户,规划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

复兴家园项目地下车库的建设中采用了预制叠合板体系,实现了地下车库墙板制作的工厂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了建设工期。另外,为最大限度降低后期运行成本,复兴家园项目率先引入了光导照明技术,成为安徽省首个采用光导照明系统的民用住宅项目。该系统白天通过地面采光装置收集阳光,通过导光装置和漫射器将阳光导入地下车库,满足地下车库白天的照明需求,做到白天不用点灯,是一项一次性投入、无污染、无能耗的环保节能技术,每年可节约电费数十万元。在小区楼宇阳台部位设置了壁挂式太阳能,小区照明系统采用LED产品,大大降低小区公共能耗,在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大力倡导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园区居民生活品质,对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将起到巨大的提升示范效应。

2014年,合肥高新区获批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4/6/16《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